在北外滩街道云舫小区,已基本实现90%以上的事件在物业层面解决,8%解决在居委层面,只有不到2%遗留至街道层面。快速高效解决问题,让居民满意的背后,正是有序推动的数字小区试点建设的成果,也是近年来虹口区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断实践的经验。
图说:虹口区举行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暨数字治理助力基层减负增能强效工作推进会。解敏 摄
在5月6日举行的虹口区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暨数字治理助力基层减负增能强效工作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2022年虹口区以北外滩街道为试点,建设“虹口数字全岗通赋能平台”,通过为街道提供数据、工具、应用三类赋能,帮助街道实现数字能力的快速接入和统一应用。
(相关资料图)
还积极探索数字应用融合创新。建立“大走访大排查”数字化工作闭环,依托区“一网统管”工作平台,详细梳理业务流程,开发大走访、大排查“流转办”功能,打造企业诉求流转全闭环,全面提升“店小二”的处置能力和响应速度。虹口2022年以来,区“一网统管”业务平台共已接收大走访大排查信息8千余条。
为社区工作做“减法”
北外滩街道云舫小区,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找出试点区域的失能、独居老人,上门安装物联感知设备“五件套”:智能门磁、红外线感知、烟感、燃气报警器和水管家,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信息告警至居委干部和结对“老伙伴”的手机,督促他们第一时间上门查看,确保老人的安全。又如,小区内接入了19类1000多个物联感知设备,通过“多合一”的智能报警和自动处置,丰富了城市安全隐患发现渠道,以科技“智治”提升社区安全自治能级,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凉城新村街道聚焦数据使用上的痛点和空白点,打造了全区首个数据赋能平台“社区大脑”。通过数字赋能,提供了一批具体应用场景。将有限的资源、政策、工作力量做“加法”,做到资源整合、政策共享、力量统筹。将市、区、街道三级数据匹配相应的人物标签、政策标签,对标签进行组合查询,促进部门条线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破除数据信息壁垒。
同时,为社区工作量做“减法”,让居委干部从大量的表格排摸填写中“解放”出来。依托带有人口底数的“智能报表”+“标签平台”工具,为社区人口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帮助一线精准走访效。相关负责人介绍,下阶段还将推进与社区云、“数字赋能平台”联动,实现电脑端、移动端一体化“走访应用”,实现电子表单在平台中的上通下达,减少日常纸质报表及填报工作。
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吕鸣表示,未来虹口区要持续强化“一网统管”能力,加快数字赋能增强城区生命线韧性,夯实公共安全数字支撑。以数字化提升基层能力,规范归集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数据资源,推进“硬科技+轻应用”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为基层减负增能。强化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加快构建数字化治理新格局。
实施首席数据运营官制度
记者了解到,针对政务数据体系统筹管理机制不健全、供需对接不顺畅、共享应用不充分、标准规范不统一、安全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虹口区将实施首席数据运营官制度,建立各部门、街道首席数据运营官、数据执行专员队伍,形成首席数据官联席会议、履职培训等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本级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共享应用等工作,提高数据资源管理的领导力、决策力和执行力。
同时,以打造全域数字孪生城区为目标,虹口区鼓励各部门及街道基于区统一平台,建设规建一体、生态管控、应急救援、交通仿真等数字化转型应用,加速数字孪生应用由单点、局部向城区全域、整体拓展。
力争到2023年底完成25个数字化小区建设。在场景建设上,基于各小区特点,深挖特色应用场景,形成以孪生地图为底板,多源数据融合的数字治理新模式。
总结提炼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大脑”试点经验,聚焦“三公一经济一党建”,打造形成集大、中、小屏于一体的“社区大脑”标准版。
虹口区城运中心表示,将继续以数字化小区建设为抓手,创新数字孪生治理新模式,打造大走访大排查、双路长制等数字应用,不断提升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基层治理更高效、城区运行更有序。
上一篇 : 世界简讯:一个结婚证丢了只有一个可以离婚吗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