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张轩墨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企在时代红利哺育下发展的非常迅速,小到二三线品牌,大至比亚迪、小鹏、蔚来这样的一线大厂都陆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出海”之旅。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将挪威作为开拓欧洲乘用车业务的首个试点市场,旗下唐EV一经上市便备受消费者关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销量就达到了7座SUV细分市场的第一;去年2月11日,小鹏汽车直营体验店进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大杀四方;2022年10月蔚来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的市场项目正式落地。一辆辆载着国人希望汽车走向世界,在消费者眼里看来这是强大的象征,但对于海外厂商来说,压力正逐步增大。
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已经有近10家中国车企向欧洲出口新能源车型,中国新能源车型占据了欧洲电车总销量的10%、世界电车销量的21%,也就是说剩下的日系、韩系、德系、美系以及欧洲本土的车企需要共同瓜分剩余的市场,竞争压力可想而知。或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欧洲策划了一盘针对中国车企的大棋。
(资料图片)
包括德国、英国、荷兰、挪威,以及美国18个州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共同组成的“零排放车辆同盟”作为早期新能源汽车的倡导者,很早之前就一致通过了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法规,但在最近却有消息传出他们要撤销禁令,并表示2035之后车企仍然可以在欧洲市场销售燃油车,只不过需要使用欧盟规定的“碳中和的合成燃油”。
提到这个概念,全世界的消费者一下就炸了锅,对此更是闻所未闻。其实所谓的“碳中和的合成燃油”就是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然后和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发生化学反应,合成类似汽油的燃料,并且合成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必须是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有欧盟的业内专家表示,这种“碳中和的合成燃油”相比纯汽油给大气带来的污染程度要降低很多。
然而,保持清洁的同时,代价也是相当明显的。据了解,目前“碳中和的合成燃油”的平均造价在25元/L-50元/L,实际售卖价格可能还会上浮20%—30%,先不说燃烧效率如何,光是这个价格就比燃油高出不少。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燃油市场92号和95号汽油最高纪录也才逼近10元/L,冒然让消费者去为了环境承担如此高昂的生活成本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碳中和合成燃油”最后能不能实行还是得看现有技术什么时候可以成熟的批量产出,届时大家不仅可以在燃油和电池之外多出一个同等价值的“解”,甚至反过来压电车一头也不是不可能的。
对于这项法案,德国和日本最为推崇,前者是因为自身在内燃机方面的技术底蕴深厚,生产线数量也非常多,想做个能够燃烧合成燃油的发动机简直轻而易举,成本相较其他国家低太多了;后者则是另辟蹊径直接在氢能源汽车领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研究,有日本媒体报道称政府和民间共计在未来15年里投资15万亿日元(约合7762亿人民币)发展清洁能源汽车。
短时间内看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把目光放长远就会发现这项法案以及正在成熟的技术都将成为一根根隐形的钉子,国产厂商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牢牢钉在原地再无翻身之日。希望中国新能源可以把握住当下优势,顶着外界的压力让国产汽车真正走向世界之巅吧。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上一篇 : 香港:跨境学童可于农历新年后返港复课
下一篇 : 最后一页